首页 >> 邓健泓

大师谢晋编导讲述谢晋谢衍父子人生路翁倩玉

时间:2022/08/11 09:08:48 编辑:

《大师谢晋》编导 讲述谢晋谢衍父子人生路

谢衍在工作中 图TP

谢衍(左)和父亲谢晋在新加坡榴莲剧院排练《金大班的最后一夜》鞠健夫 摄

著名导演谢晋痛失长子谢衍导演,引发许多读者对这位老艺术家家庭的关心。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、本报特约影视评论员石川教授,在担任大型纪录片《大师谢晋》总编导的过程中,被谢晋、谢衍的父子情所深深打动,对他们两代人在艺术道路上的相互支持、理解十分感慨。今天特发表石川为本报提供的独家专稿。

最后一次聚餐 破例饮酒

2008年8月23日下午5时许,谢晋导演的爱子谢衍因患肝癌不幸去世。噩耗传来,我的心口像是重重挨了一拳,痛得几乎让人无法呼吸。我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,却怎么也挡不住那狂风暴雨一样漫天袭来的纷乱思绪。我抬头想了又想,才记起我和谢衍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。那是今年的6月12日。这天,香港著名电影导演许鞍华来到上海,谢晋和谢衍父子相约与她共进晚餐,我亦有幸忝陪末座。餐桌上,谢衍不仅谈兴甚浓,而且从来滴酒不沾的他,竟然还破例与许导演共饮了一杯绍兴花雕。看着他满面红光的样子,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这时他已是一个重病缠身的不治之人了。

独自承受病痛 隐瞒病情

一年多以前,谢晋公司准备开拍一部描写谢晋电影创作生平的大型电视文献片。原本计划由谢衍亲自担任导演,由我担任撰稿人。可到2007年初,忽然传来消息,说是远在美国的谢衍身体不适,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。但电视片开机在即,无法延期,只好让我来接替谢衍负责电视片的编导和外采工作。这年春末夏初,大病初愈的谢衍回到上海。我见到他时,发觉他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,人比以往瘦了一圈,头发也花白了不少。当时我想,是不是他性格内向,因为生病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?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,估计那时候谢衍已经知道自己罹患不治之症。只不过,他不想给年迈的父母增添精神负担,也不想麻烦身边的亲朋好友,才始终一声不响,守口如瓶。谢衍就是这么一个人,只有好事才会拿来与人分享,而习惯独自承受所有的病痛和苦难。

爷俩脾性迥异 小有分歧

谢衍的面孔像母亲徐大雯,长得慈眉善目,气定神闲。可身板却像父亲谢晋,长得高大健壮,威风凛凛。但除此之外,父子两人在性情上却几乎毫无相同之处。谢晋个性张扬,说话声如洪钟,做事雷厉风行,喜欢抽烟喝酒,穿衣吃饭一向大大咧咧,随意而率性。一生未婚的谢衍恰恰相反,他性格温和内敛,说话轻声细语,做事谨慎细致,且烟酒不沾,从无不良嗜好,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。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后,他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财产,且不露声色,连父母都不知道。最后自己成为佛教居士。

因为性格上的这些差异,爷儿俩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小有分歧。谢衍说话不多,也不和父亲争执,心里却满是对付父亲的招数。有一次谢晋到老家上虞过年,回上海时带来很多当地土产。谢衍抱怨说,这么多东西,吃不完也用不完,放在家里还不如分给公司同事。便不声不响把东西统统偷了出来,拿到公司分给大家了事。

工作互不干涉 各自忙碌

性格差异也让父子俩在事业上各司其职,各行其是,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。1996年,谢晋正在热热闹闹地筹拍历史巨片《鸦片战争》,谢衍也在一边为自己的第二部影片《花桥荣记》悄悄忙碌。到1997年7月,《鸦片战争》在内地和香港隆重上映,《花桥荣记》也在年底与大陆、台湾的观众见面。随后,父子的辛劳分别有所斩获《鸦片战争》在大陆夺得金鸡奖最佳影片奖,《花桥荣记》则在台湾荣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。

在具体工作方法上,父子俩也处处迥异其趣。谢衍在美国接受电影训练,习惯严格遵守制片进度和预算,绝不像父亲那样为了一个镜头的完美在现场磨个没完。谢晋喜欢挖戏,每每让演员到现场排练小品,不到满意绝不开机。谢衍则笃信灵感,不太看重事先的安排设计,也从不带演员到现场排戏。谢晋作息日夜颠倒,越是夜深越有精神。谢衍则一向早睡早起,收工时间从不拖延。谢晋是以小事大,

MSDS报告规格

爬楼购物车

广州万和热水器维修

儿童发展评价系统厂家

厦门不干胶

矿棉板价格

相关资讯